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继往开来、铸就辉煌的不二法宝。在全省上下沉着应对收入下行影响,奋力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的当前,朔州财政树牢过“紧日子”思想,打好“加减乘除”铁算盘,在“财政账”和“民生账”中寻找平衡,在“压支出”和“保重点”中摆脱掣肘,让高质量发展“稳”的基础更加牢固,“进”的动能更加充足。

    一、做凝心聚力的“加法”,在凝聚共识中树牢过“紧日子”理念

    “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节用是手段,裕民是目的。一年来,市财政局以三个“引领”为统筹,推动“紧日子”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是思想引领,凝心铸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紧日子”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通过财政工作会、预算编制布置会、局长专题会议等形式及时传达中央、省市决策部署,提出阶段性目标要求,推动党政机关在实践中领悟深刻内涵,以理论的清醒引领行动的自觉,将“紧日子”抓在经常,融入日常。

    二是制度引领,扎紧笼子。推动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落实过“紧日子”要求的通知》,出台《朔州市市本级过“紧日子”评估机制(试行)》等制度文件,从压减非刚性非重点支出、严控行政运行成本、加强预算资源统筹、硬化预算约束和强化绩效评价等方面,细化过“紧日子”具体举措,织密扎牢制度笼子,持续健全党政机关过“紧日子”长效机制。

    三是典型引领,厚植文化。发挥“两微一端”新媒体作用,探索宣传路径,加强“紧日子”政策宣介和舆论引导,积极营造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良好氛围。注重提炼过“紧日子”经验做法,塑造示范典型,推动厉行节约、崇清尚俭的良好风尚蔚然成风,厚植节俭文化。

    二、做严控支出的“减法”,在严把三关中筑牢过“紧日子”堤坝

    “锱铢必较,量入为出”。在兜牢兜实“三保”底线基础上,严把预算入口、出口、执行标准三个“关口”,持续压减一般性支出,降低行政运行成本,积少保重,节用裕民。

    一是严把预算“编制关”,强化预算刚性约束。实施预算编制“联编会审”制度,强化支出审核论证,对项目立项的必要性、实施过程的可行性和预算支出的合理性进行客观评价,提高预算编制的精准和科学化水平,全年预算压减一般支出5%,节约资金1670万元,从源头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

    二是严把预算“执行关”,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明确除预算安排外原则不再新增部门支出,严禁超预算和无预算支出行为。严控会议和培训规模,精简各类节庆论坛展会等活动。严格控制编外用工,严禁变相用工。从严控制新增资产配置,严控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和维修,扎实开展节约型机关创建,探索公务仓筹建和资产共享,实现行政运行成本显性降低。

    三是严把标准“制定关”,规范行政支出标准。坚持“以标准定支出,以制度促规范”,出台《朔州市市直机关办公用房物业费预算编制规范和预算编制标准》,彻底解决部门间物业管理项目设置存在差异和支出标准随意性较大的问题,节约年度物业费支出513多万元。据实测算各单位水电使用实际,节约年度水电费支出200多万元。积极探索制定行政运行支出标准,持续构建节约长效机制。

    三、做资金绩效的“乘法”,在监督评价中提升过“紧日子”效能

    “花钱问效,无效问责”。用好预算评审、绩效评价和财会监督三个“抓手”,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能,让有限的资金花出最佳的效果。

    一是一体推进预算评审和绩效评价。通过自评和委托第三方评审的方式,对年内32个项目开展预算评审,评审金额8.98亿元,累计审减资金0.86亿元,审减率9.6%。对上年度市财政安排的1094个项目全数开展绩效评价,抽取社会关注高的13个项目进行重点评价等,将评价结果作为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持续发挥绩效评价“指挥棒”作用,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追责”。

    二是建立健全过紧日子评估机制。出台《朔州市市本级过“紧日子”评估机制》,设置制度机制建设、“三公”经费管理、一般性支出管理、硬化预算约束、资产管理、结转结余资金管理、强化审计和财会监督7个方面15项具体评估指标,实施节约效益动态评估。褒扬先进、激励后进,对评估不合格的部门,按照部门非刚性运转类经费总额的一定比例核减下年度预算。

    三是持续把准财会监督职能定位。落实中央和省关于强化财会监督指导意见,组建运行市财会事务中心经验受全省关注借鉴。以全省“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 提升财政管理效能”专项行动为契机,对近年巡视、巡察、政治监督、审计等发现问题“大起底、再整改、再提升”,梳理汇总九大类71个问题,完成整改66个,持续推进5个。扎实开展“公务接待”“违规税收返还”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使用管理专项整治行动,对个别县区违规出台税收返还政策吸引招商投资,责令限时整改。抽调市县两级财会监督行家里手40余人,开展会计信息质量专项检查。以“查”促“改”、以“督”问“效”,切实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四、做风险防化的“除法”,在债务化解中夯实过“紧日子”根基

    “身无负累、岁晏余粮”。坚决扛起化债政治主责、首责,系统谋划三个“实招”,“开前门、堵后门、化存量、遏增量”,狠抓债务清降,让“紧日子”不“紧”。

    一是长远谋划,系统化债。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政府法定债务、隐性债务、平台债务、拖欠账款、机构风险、房产风险、“紧日子”情况和可变现国有资产八个方面出台政府化债方案,建立管根本、利长远的化债机制,化债工作连续三年荣膺省厅通报表扬,累计获资金奖励1.15亿元。

    二是依法举债,依规化债。坚持“积极争取法定债务,全力化解隐性债务”原则,对上争取政府法定债务限额25.51亿元,全部用于全市域重点项目建设。将年度法定债务还本付息31.66亿元和隐债化解任务12.21亿元,纳入预算安排全额支付,力争2026年融资平台2028年隐性债务清零,用化债的“短痛”换取未来财政的“宽松”。

    三是严格管控,监督化债。开展全市全口径地方债务统计监测,明确监测对象、监测内容,实现债务系统全面线上运行。强化预算约束,严格项目审核,强化“借用管还”全流程闭环管理,为“紧日子”不“紧”筑牢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