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上下狠抓党建“齐头并进”,基层治理“筑基提级”的当前,市财政局坚持党建“头雁”引领、建强支部“堡垒”、打通基层终端“末梢”“三箭齐发”,推动财政赋能靶向发力,筑牢基层治理“四梁根基”。
一、发挥“头雁效应”,做好顶层设计“谋篇布局”
牢固树立班子“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的责任意识,主动谋划,靠前指挥,把“严准细实”融入党建工作全过程。
一是把稳政治建设“定星盘”。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严格落实党组前置研究讨论程序,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全面从严治党“三张清单”,充分发挥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推动领导干部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讲授党课,把准政治方向,累计深入基层调研3次,推动解决基层急难愁盼问题3个。
二是筑牢思想建设“压舱石”。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全面系统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切实提升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2024年度召开党组会议专题研究党建工作14次,推动隶属5个党支部扎实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内政治生活。
三是拧紧制度建设“总开关”。统筹抓好各类党内规章和财政制度的梳理和完善工作,充分发挥用制度管人管事管财的优越性,着力做到让公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公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强化制度执行,形成按制度办事的良好风气。全年修订完善内部控制基本制度和预算编制、资产管理等9个方面10项内控制度。
二、建强“战斗堡垒”,锻造中流砥柱“攻坚克难”
辩证看待“严管与厚爱”,把“管”体现在组织工作全过程,让严管有“尺度”;把“爱”贯穿于作风纪律建设始终,让厚爱有“温度”,真正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财政干部队伍。
一是夯实组织建设“主阵地”。实施支部评级“晋星加级”计划,健全完善支部工作制度和流程,规范“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党内政治生活。从严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积极组织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承诺践诺、支部联建等“党建+”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在财政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二是打好作风建设“持久战”。实施2024年度“严肃财经纪律 提升财政管理”专项行动,对近年来巡视、巡察、审计、监督发现问题整改情况实施“大起底”“再落实”,推动财政治理换挡升级、提标晋档。大力倡导“讲政治、讲奉献、讲情义”的“三讲”机关文化,弘扬“政策吃透了没有?底数清楚了没有?资金到位了没有?”的“三问”执业理念,倾力打造一流的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实干型、廉洁型“五型”机关,实现了在工作理念、机关风气、工作方式上的“三个转变”。
三是强化纪律建设“防火墙”。以党纪学习教育和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为契机,纵深推进正风肃纪反腐,强化对资金决策权、政策执行权、选人用人权等廉政风险点的排查和薄弱环节的防控,发现问题20条,整改20条,推动办理急难愁盼民生实事3件。将廉政触角延伸至具体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流程,持续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打造清廉过硬的财政铁军。
三、凝聚“红色力量”,打通财政治理“神经末梢”
胸怀“国之大者”,厚植为民情怀。通过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坚持党建引领财政治理,统筹资源,综合施策,着力破解“小马拉大车”的问题,提升财政资金使用和基层治理效能。
一是坚持“精准聚焦、灵活高效”,保基层促治理。按照乡镇(街道)、社区组织、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标准,足额下达各级组织运转经费6373万元、1347万元和12915万元。追加基层投入1175万元,用于保障离任村“两委”主干生活补贴、农村第一书记工作经费、驻村工作队生活补贴和强化基层党建工作。落地乡镇机关工作人员收入高于县(市、区)20%等政策,推动工资津补贴向基层倾斜。
二是坚持“人民至上、以民为本”,惠民生增福祉。在财政运行“紧平衡”态势下,定题施策,火力全开,累计向集大原高铁投入27.27亿元,倾尽所能,圆梦高铁。拨付各类教育资金4.84亿元,同比增长1.9%。上调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筹资标准和基本养老金最低标准30元、8元,向考入二本以上的366户特困家庭发放入学补助生均5000元。安排市本级巩固衔接资金1.04亿元,同比增长3.2%,斩获上年度中央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预算执行和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财政奖补工作绩效评价朔州全省双“第一”佳绩,居民幸福感、获得感大幅攀升。
三是坚持“改革引领、监督问效”,促改革提质效。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财税改革决策部署,通盘谋划,精准推演,出台实施市以下财政体制改革方案,全力构建市县两级权责清晰、区域均衡、财力协调的财政新格局。坚持“花钱必问效,无效必追责”,对年内32个项目开展预算评审,累计审减资金0.86亿元,审减率9.6%。对上年度1094个项目全数开展绩效评价,重点抽查社会关注度高的项目13个。扎实开展“公务接待”“违规税收返还”“高标准农田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使用管理财会监督,严肃财经纪律。在上年度全省市县财政管理考核中,朔州市和市本级再度问鼎全省“双第一”,财政治理水平大分差领跑全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