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朔州全市上下按照省委“一个指引、两手硬”的重大思路和要求,紧紧围绕推进“两大任务”工作主题和“五个更加突出”、“走出五条新路”战略部署,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实施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战略,统筹推进促转型、调结构、增动能、补短板各项工作,企稳回升基础进一步加强,持续向好态势进一步扩大,转型升级效应进一步显现,新动能进一步集聚,季度经济高开稳走、实现“开门红”,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完成199.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去年同期增长8.1%,增幅同比回升10.2个百分点,比2016年全年加快3.9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6.2亿元,增长2.8%;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86.5亿元,增长7.7%;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07亿元,增长9%。
(一)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3%,其中农业产值0.7亿元,下降16.1%;畜牧业产值12.3亿元,增长4.3%。
(二)工业经济大幅回升。工业的支撑力明显提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66.7亿元,同比增长7.8%,比去年同期回升15.9个百分点,迎来了自2015年以来第一个首季“开门红”。其中轻工业完成增加值3.1亿元,增长10.6%,增幅高于全市工业2.8个百分点;重工业完成增加值63.6亿元,增长7.6%,增幅低于全市工业0.2个百分点。3月份当月,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22.1亿元,比去年同月增长19.6%,增幅较2月份回升9.4个百分点。一季度全市工业用电量增长1.6%,增幅较上年同期、上年全年分别加快 6.3、1.5个百分点。
(三)投资规模明显下滑。1—3月份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3亿元,同比下降 55.7%,增速比去年同期及2016年末分别回落45.9个和23.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4.3亿元,同比下降24.6%,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2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4.2亿元,下降64.8%,同比回落4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完成投资8.8亿元,下降46.9%,同比回落51.6个百分点。
(四)消费市场稳中有升。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2亿元,同比增长6.6%,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21.1亿元,同比增长7.3%;限额以下企业实现零售额51.2亿元,增长6.4%。
(五)对外贸易平稳向好。1—3月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1.2亿元,同比增长2.4%,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13.1个百分点。其中进口额完成0.6亿元,同比下降17.9%;出口额完成0.64亿元,同比增长33.2%。
(六)财政收入大幅增长。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大力规范整顿煤炭市场,千方百计堵塞税收漏洞,煤炭行业税收对财政贡献率明显提高,极大地促进了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一季度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99亿元,同比增长93.6%,增幅比去年同期回升123.2个百分点(国税系统完成9.47亿元,同比增长295.5%;地税系统完成6.52亿元,增长15.5%;财政系统完成5.99亿元,增长80.6%。
分县区看,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除应县下降1.3%外,其余6个县区增速均超过20%,其中朔城区增长30.8%,平鲁区增长24.8%,山阴县增长240.8%,怀仁县增长100.6%,右玉县增长24.3%,开发区增长72.6%。
(七)存贷规模继续扩大。截止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350.5亿元,比年初净增54.5亿元,增长4.2%,其中企业存款202.5亿元,减少4.7亿元,下降2.3%),储畜存款963.6亿元,增加49.1亿元,增长5.4%;各项贷款余额达到601.1亿元,较年初净增23.8亿元,增长4.1%,其中中长期贷款312.7亿元,增加14亿元,增长4.7%;短期贷款214亿元,增加10.2亿元,增长5%;票据融资74.2亿元,减少0.4亿元,下降0.1%。
(八)消费价格小幅回落。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2%,涨幅较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八大类商品价格总体呈现“六升一平一降”。其中食品烟酒类上涨2.2%,衣着类上涨1.6%,交通通信类上涨1%,教育文化及娱乐上涨0.9%,医疗保健类上涨5.5%,其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3.8%,居住类下降2%,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与去年同期持平;1—3月份,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0.7%,购进价格总水平上涨3.5%,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涨幅明显高于购进价格17.2个百分点。
(九)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一季度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06元,同比增长6.9%,增幅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269元,同比增长6.4%,增幅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